關于教師取消事業編制的事情,這幾年一直鬧的沸沸揚揚,有人贊成有人反對,反對者認為,取消編制不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,教育崗位應該穩定。
贊成者認為,認為每個崗位都需要競爭,現在很多老師不思進取,不務正業,只有具有競爭意識的前提下,才能使教育真正發展起來,教師的水平才能不斷提升。
關于事業編制應該何去何從,大家需要思考這幾點問題?
一、大家為什么選擇做老師?
我相信會有人說,因為老師這個職業很神圣,是我的夢想,做老師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。當然不可否認大部分人的想法是教師比較穩定,工作輕松,有寒暑假,是別人眼中的“鐵飯碗”。我國的大部分地區,老師的薪資待遇不高,責任重大,如果取消事業編制,又有幾個人會真正的選擇從事教師行業,有什么能夠吸引211,985,雙一流院校的人才。
二、偏遠地區的教育怎么保障?
我國55個少數民族,我國更是對少數民族的高考采取了優惠政策,為什么?因為教育水平不一樣,他們地區偏遠,貧困落后,教育資源有限。如果取消了事業編制,這些偏遠地區的教育由誰來保障,有多少人愿意真正投身到落后地區。其次,城鄉教育的差異怎么縮小,大家都愿意去城市,鄉村教育呢?什么來保障?取消事業編制的時候,需要思考一下這些問題該怎么解決。
三、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還有區別嗎?
九年義務教育以來,公立學校不斷增加,老師工資是國家財政補貼,工資待遇和私立學校還是有一定差距的,當然,都說公立學校有編制。如果取消事業編制,老師的工資和私立學習一樣嗎?統一的量化標準在哪里,又有誰愿意去做同樣的工作,拿更少的薪水,如果統一和私立學校一樣的標準,這個費用誰來承擔,國家還是家庭?
現在很多學校的老師開始簽訂勞動合同,采取公司制度,編制名額明顯變少,雖然很多現實問題擺在我們面前,反對取消事業編制的呼聲依舊很高,但不得不說,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,教育的不斷改革,未來的某一天,編制真的不復存在。
關鍵詞: 老師還是編制嗎